作者: 醫道惠民編輯      發表於2024-04-30

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是現今社會一種常見、嚴重且長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不同時間會經歷兩種極端的情緒,一種是躁狂,另一種是抑鬱,比一般人的情緒起伏更劇烈。

躁鬱症的特徵和症狀

在躁狂時期,患者情緒高漲、思維迅速、充滿能量,可能變得暴躁,睡眠時間減少但精力充沛,無法靜下心來,口若懸河。他們自信並認為自己具有特殊能力,社交行為奔放,失去自我控制,可能做出冒險行為等,都是總結躁狂時期相關症狀的“結果"。

在抑鬱時期,患者感到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缺乏動力和積極性,體力下降,感到憂愁和悲觀,睡眠和飲食受影響。他們的思維變得負面,集中力和記憶力下降,可能有自殺的念頭等,都是總結 時相關症狀的“結果"。

躁鬱症的可能原因和觸發器

有關 躁鬱症或抑鬱症,雖然世界各地的專家、藥廠都有不同的探討、研究、分析、和說法,但基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健康情緒中心於 2007 年的調查顯示的結果",香港每100個成年人中約有3人可能患上躁鬱症,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2倍。病發的高危期為15至25歲,90%的患者在50歲前發病,因發病期年青化無論對患者、家人及社會的影響都十分嚴重。

中國醫館主診醫師黃天賜教授:所有疾病都有其過程和病因,而病因可歸納為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兩者併存等。在“治病必求治本"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基礎下,和 大多數疾病的病因都不會是單一的,所以治療躁鬱或抑鬱都必須先區分病因"病果",才可以及早發現,及早防發病和防病變,才可以360度全方位治療;及早發現,及早針對有關的病因"或針對性追蹤相關症狀的結果",避免跌入為醫而醫的醫療陷阱,同時可防止病情因未能及早控制而誘發各種相關的病變。

抑鬱症的診斷和中醫治療選項

抑鬱症在全球疾病排行榜上預計會成為第二位常見疾病,其病因可以是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在古代中醫中,鬱症一詞被廣泛使用,用以指稱情緒低落、悲傷或抑鬱的症狀,是情志病的一種結果。中醫對於情緒和心理疾病的研究著重於情志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中醫認為,情志與臟腑有關,例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透過觀察、聞診、問診和脈診等方法,中醫致力於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並將其歸因於體內氣血失調或情志等因素。

雖然中醫並無抑鬱症這個具體病名,但中醫對於抑鬱症相關的症候仍有相應的描述。一般來說,情志不舒、氣機鬱滯可能導致情緒低落、心情不佳、胸悶、脅痛、易怒、易哭等病症。

例如約半年前的一位50歲女患者,六年前家人去世,後來確診患上抑鬱症。初診時主訴:頭頸肩部繃緊,失眠、夜尿瀕、胸背部都伴有壓痛點,胸脅痛、胸悶等症狀,經進一步發現患者還伴有頸前傾、寒背、情緒低落、心情不佳、易哭和乳腺囊腫等氣機鬱滯的問題。透過中醫藥360度全方位的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和頸肩胛背的功能鍛鍊練,約兩個半月後相關抑鬱症的症狀可以穩定下來,可以不用依賴每天六粒的抑鬱藥和安眠藥,康復的問題得到全面性改善。

此外,去年我有位32歲的女病人,十多年前因被同學欺凌和孤立,最後退學並確診患有抑鬱症,雖然十多年內定期到醫院復診,但睡眠和憂慮情況一直未能改善,肝臟剛發現有兩個腫瘤。在家人的鼓勵和中醫藥的360度全方位療程,包括透過改善病人失眠、夜尿和情緒的危機感問題,從而可以減少藥物的過度依賴。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精神緊張、家庭不和睦、工作不順、感情問題等精神因素,可能損傷心脾,導致心氣不足,出現心悸、呼吸短促、自汗等症狀;心陰耗損可能導致心陰虧虛,出現心煩、低熱、面色潮紅等問題;心失所養,心神失守,可能增加患者精神不安、失眠、煩躁等的惡性循環,而優質的睡眠在抑鬱症和躁鬱症的康復過程中,有助腦部的脊髓液循環。

應對和管理躁鬱症的方法

在生理學上,大腦在白天工作時消耗能量並產生代謝廢物。如果脊髓液減少或大腦清潔不足,記憶和認知功能會下降,睡眠品質也會受到惡性循環的影響。或熬夜會影響大腦的清潔過程,並增加患上失智症的風險。而良好的睡眠有助腦間淋巴系統會變得更加活躍,有助腦脊液的流動,和有助清除腦部的代謝廢物,為明天的大腦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而在數千年前的中醫經典名著“黃帝內經":已有記載“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2019 Science年刊的一篇研究[1],提到在“慢波睡眠"(深層睡眠),有助腦部的穩固記憶、認知功能,同時腦部的腦脊髓液會清除大腦中的代謝廢物;透過腦部血液跟脊髓液的協助,能清理包括β 澱粉樣蛋白在內的毒素,防沉積造成阿茲海默症。[1],言而充足的睡眠對於腦部的自我修復機制至關重要。腦間淋巴系統的活躍有助於清除累積的代謝產物,修復受損的腦部組織,促進腦部的健康和功能。而令人疲勞的運動可以促進睡眠,有助身體放鬆並進入熟睡期,有助於睡眠時脊髓液的流動的良性循環。

專業資源和尋求幫助

人體具有多種自我康復機制,可以對抗疾病、修復組織並恢復健康。適當的生活方式和現代醫學的進展可以進一步支持和促進這些自我康復機制的運作。在治療和康復躁鬱症或抑鬱症的過程中,改善睡眠質量、避免過度依賴藥物以及進行適度的體育鍛鍊等方法對於促進自我康復機制非常重要。中醫藥治療強調整體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靈活運用臟腑和氣血辨證,並結合內外治療的原則。醫師可以教育患者如何改善頸肩疲勞,從而改善睡眠,同時配合心理輔導、生活調養和體育鍛鍊等方法以獲得最佳效果。然而,如果您或某人受到抑鬱症或躁鬱症困擾,請儘快尋求具有改善睡眠臨床經驗的專業醫療建議和治療。


[1] 2019 Nov 1,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PMID: 3167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