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醫道惠民編輯      發表於2023-11-27

什麼是五遲五軟?

有關「腦病」和「肢體弱能」古時稱「五軟」和「五遲」,歷代醫家都認為主要都是有關頭,項,⼿,⾜,肌⾁,⼝的健康問題。《黃帝內經・ 靈樞海論》:“髓海不⾜,則......脛痿眩冒",明確指出五軟與腦髓不⾜,精氣虧虛有關。有關腦病臨床常主要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類,例如:先天肢體弱能、語⾔和學習能⼒障礙,和 後天因疾病、機能衰退、或意外導致記憶⼒持續衰退、柏⾦遜老年性癡呆…等表現。


有關兒童腦性癱瘓的活動障礙表現

⼀般幼兒 3 個月抬頭, 6 個月會坐,7—8 個月後會爬,兒童腦性癱瘓患者會出現以下狀況:

(1) 超過 3 個月仍拇指內收、只會握拳,

(2) 或神情呆滯,或面部表情異常,或出現節律性地吐舌動作,

(3) 爬⾏時的表現只是以上肢或⼀隻⼿活動,下肢沒有伸屈交替運動。

(4) 吸奶無⼒、過度興奮、驚跳、易哭、或出現吸吮吞嚥困難…。

(5) 或偶發性和常規性的癲癇問題…等。

(6) 肢體弱能 - 肢體自主活動少、動作僵硬…等;

肌張⼒障礙(dystonia)又稱肌張⼒不 全、肌緊張不全,是⼀種不自主、持續性肌⾁收縮引起的扭曲、重複運動或姿勢異常的綜合徵。

依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或稱特發性)和繼發性(或稱症狀性),成⼈僅 1 / 4 的肌張⼒障礙患者為繼發性肌張⼒障礙,⽽兒童則以繼發性肌張⼒障礙多見, 1/3 合併痙攣存在,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是最常見的病因。

臨床醫⽣常提到“兒童不是成⼈的縮影",兒童的身體結構具有不成熟性及發育性,兒童肌張⼒障礙的定義、評估和治療同樣有異於成⼈,有其特殊性。

有關「五軟、五遲」歷代醫家的論述

「五軟」

有關「五軟」包括:頭,項,⼿,⾜,身軟,最早見於元《活幼⼼書》。 明・《嬰童百問》:“頭軟,項軟,⼿軟,腳軟,⼝軟,肌⾁軟…。" ;清・《醫宗⾦鑑》:“頭項軟,⼿軟,⾜軟,⼝軟,肌⾁軟。"

「五硬」

「五硬」最早見於明《嬰童百問》是指頭頸硬、胸膈硬、⼿硬、腳硬和⼼腹硬。 《嬰童百問卷三》:“五硬則仰頭取氣,難於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腳⼼如冰 冷⽽硬,此為風症難治。" ;清《幼幼集成》則把⼿硬、腳硬、腰硬、⾁硬、頸硬名為五硬。

病機

《內經・靈樞》“髓海不⾜,則......脛痿眩冒";

《保嬰撮要五硬》“此證從肝脾⼆臟受病,當補脾平肝"。

《素問⽣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不彰"。

《素問集注》“神氣,五臟之陽氣",⽽腦為元神之府,是以五硬歸屬於腦病範疇。

《醫學綱目⽣下胎疾》“小兒胎中有寒,⽣下不能將護,再傷於風";

《醫學綱目⽣下胎疾》“小兒胎中有寒,⽣下,不能將護,再傷於風…"

《幼科證治準繩.五軟》“肝受熱風天柱倒,但將涼藥與維持,貼須性熱筋⽅緩,立見溫 和請莫疑,吐瀉項軟唯調氣,傷寒柱倒不須醫…"

《保嬰撮要五硬》“本病以元陽虛衰為本,寒邪外襲為標,⽽以本虛為主;

明 ・王肯堂《幼科證治準繩 》“此或傷寒或吐或瀉,乘虛邪毒,透⼊肝脈,熱邪所侵, ⾜致令筋軟長或⼿⾜軟⽽不能舉,或項頸軟⽽不能舉者。“可見脾胃不⾜,運化不健⽽氣 ⾎⽣化乏源,因⽽使嬰幼兒在⽣長發育的時期,氣⾎不充⽽幼體失養,則易⽣本病。"

明・薛鎧・《保嬰撮要》“ 五軟者,頭項⼿⾜⾁⼝是也。

頭軟者臟腑骨脈皆虛,諸陽之氣不⾜也。乃天柱骨弱,腎主骨,⾜少陰太陽經虛 也。

⼿⾜軟者,脾主四肢,乃中州之氣不⾜,不能營養四肢,故⾁少皮寬,飲食不為肌 膚也。

⼝軟者,⼝為脾之竅,上下齦屬⼿⾜陽明,陽明主胃,脾胃氣虛,舌不能藏,⽽常 舒出也。

夫⼼主⾎,肝主筋,脾主⾁,肺主氣,腎主骨,此五者皆因禀五臟之氣,虛弱不能 滋養充達,故骨脈不強,肢體痿弱,源其要總歸於胃蓋胃⽔⾕之海,為五臟之本, 六腑之⼤源也治法,必先以脾胃為主,俱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頭項⼿⾜三 軟,兼服地黃丸,凡此症必須多用⼆藥。仍令壯年乳母飲之,兼慎風寒,調飲食, 多能全角。"


有關天使行動義診服務

「天使行動義診服務」是「醫道惠民醫館」重點慈善服務,是為患有腦病的肢體弱能兒童及需要長期腦脊護理的傷健兒童,提供中醫「治未病」的復康義診服務,同時為傷健兒童家長們,提供日常的「腦脊護理健康」培訓,期望在有限資源,為長時間為生命搏鬥的鬥士和家庭,提供復康服務,重燃希望,追尋夢想。

天使行動計劃兼醫道惠民醫館的創辦人黃天賜醫師,自成立「天使行動」以來,協助醫治不少因腦病引致肢體弱能的傷健兒童。黃醫師更鑽研採用針灸,治療患自閉症的小朋友,為他們及飽受照料壓力的至親帶來曙光,讓他們的狀況逐漸轉好。

了解更多天使行動義診服務及復康故事: 黃天賜醫師後援會

按此查詢及捐款天使行動義診服務,幫助更多有需要小朋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