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作者: Morris      發表於2020-08-04

何為頭針?

頭針是腦病兒童常用針法之一。

頭針能針對治療腦部疾病,像發展遲緩、發展障礙等。

而從中醫角度出發,這些徵狀可歸類為「五遲」、「五軟」範疇,如配合針灸療法,會促進大腦功能發展的作用。

中醫所指的

「五遲」意指「立遲、行遲、髮遲、齒遲、語遲」的表現。

「五軟」意指「頭項軟(頸軟)、口軟(口肌發展)、手軟、足軟、肌肉軟」,即全身各部位的肌力及肌張力低下的意思。

頭針療法能根據頭部特定的區域透過針刺治療腦部疾患。

其刺激區域的划分是根據大腦皮層的功能的反射區。

據焦氏頭針療法,在頭皮上划分16個反射區,透過針刺相應區域達到治療效果。

針對小兒常見使用區域有運動區、感覺區、舞蹈震顫控制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視區、平衡區。

家長平日可以針對小兒頭部相應區域作輕度叩擊,並配合運動鍛鍊加強效果。


1.運動區

【部位】:相當於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在頭皮上的投影。上點在前後正中線中點往後0.5釐米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髮際前緣相交處,如果鬢角不明顯,可以從顴弓中點向上引垂直線,此線與眉枕線交叉處向前移0.5釐米為運動區下點。上下兩點之間的連線即為運動區。將運動區劃分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軀幹運動區。中2/5是上肢運動區,下2/5是頭面部運動區,也稱言語一區。

【主治】:運動區上1/5,治療對側下肢及軀幹部癱瘓;運動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癱瘓;運動區下2/5,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運動性失語,流涎,發音障礙等。

2.感覺區

【部位】:相當於大腦皮質中央後回在頭皮上的投影部位。自運動區向後移1.5釐米的平行線即為感覺區。上l/5是下肢、頭、軀幹感覺區;2/5是上肢感覺區;下2/5是面感覺區。

【主治】:感覺區上1/5,治療對側腰腿痛、麻木、感覺異常、後頭部、頸項部疼痛、頭鳴;感覺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下2/5,治療對側面部麻木,偏頭痛,顳頜關節炎等。

3.舞蹈震顫控制區

【部位】:在運動區向前移1.5釐米的平行線。

【主治】:舞蹈病,震顫麻痹,震顫麻痹綜合征。(一側的病變針對側,兩側都有病變針雙側)

【刺法】:用長毫針由本線上端刺入,沿皮向目外眥方向刺至髮際,或用2寸毫針分段刺入,行快速撚針手

法。

4.言語二區

【部位】:相當於頂葉的角回部。從頂骨結節後下方2釐米處引一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直線,向下取3釐米長直線。

【主治】:命名性失語。

【刺法】:由此區的上點進針,沿皮向下刺1寸(3釐米),行快速撚針手法。

5.言語三區

【部位】:暈聽區中點向後引4釐米長的水平線。

【主治】:感覺性失語。

【刺法】:由此區前端刺入,沿皮向後刺1.33寸(4釐米),行快速撚針手法。

6.視區

【部位】:從枕外粗隆頂端旁開l釐米處,向上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4釐米長的直線。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

7.平衡區

【部位】:相當於小腦半球在頭皮上的投影。從枕外粗隆頂端旁開3.5釐米處,向下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4厘

米長的直線。

【主治】:小腦性平衡障礙。

黃子浩醫師